白介素2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。它是由多细胞来源(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),又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(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、增殖、分化);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,能刺激已被特异性抗原或致丝裂因数启动的T细胞增殖;能活化T细胞,促进细胞因子产生;刺激NK细胞增殖,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,诱导LAK细胞产生;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;激活巨噬细胞。
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。由于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,所以由此得名,现仍一直沿用。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,现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,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,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。两者相互协调,相互作用,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。在传递信息,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,介导T、B细胞活化、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。
由于白介素2能诱导和增强细胞毒活性,应用白介素2治疗某些疾病、特别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开展,单独使用白介素-2或与LAK细胞等(详见链接第四章)联合使用治疗肿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;还可望用于病毒感染、免疫缺陷病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。
但白介素2的副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:白介素2可引起发热、呕吐等一般症状,还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和肾、肝、心、肺等功能异常;常见、严重的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,使患者不得不中止治疗。白介素-2的副作用常与白介素2的剂量及用药时间呈相关,停止用药后症状多迅速减轻或消失。白介素2引起副作用的机制是多方面的,但主要是间接性的,即白介素2诱导产生的某些因子或杀伤性细胞起着重要作用;现已知LAK细胞可通过溶解血管内组织而导致多种副作用。给予适当药物(如吲哚美辛、哌替啶、对乙酰基氨酚等)、采取联合用药、改进给药方式(如少量多次短时间输注)和给药途径(如改全身用药为肿瘤局部用药)等将有效地减轻不良反应。